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大學時期報告]劇評-推銷員之死

劇評:推銷員之死

推銷員之死,相對於其他的寫實主義劇本而言,其實更有警世的效果,不但年代相近,背景也同樣是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而威利洛門不是王子、不是貴族、更不是一群瘋子,他就只是一名辛勤工作四十餘年努力不懈的推銷員,沒有他哥哥那樣的好運氣可以挖到鑽石,也無法把他推銷員的本分做到發光發熱;他就只是個小人物,永遠為了貸款在拼命,有時候愛吹牛,有時候會對自己沒自信,跟你我一樣都希望孩子可以長大成人,以後可以功成名就。
來談談威利這個人吧,其實說起來威利也算是個負責任的好丈夫、好爸爸,無怨無悔的努力賺錢貼補家用,而對於孩子的教養方式雖然不是非常的正確,但是他也沒有因為工作忙碌而疏於教養孩子,算是對他們非常的關心,而孩子妻子也十分的敬愛他。像畢甫在餐館對富塞絲小姐說:「富小姐,你剛剛看到一位親王走過。一位高尚而憂心忡忡的親王。一位賣命工作,人家偏偏不賞識的親王。一位好伴侶,你明白嗎?一位好夥伴,總是為孩子著想。」相較於畢甫對威利的敬愛有加,哈比相對起來就淡薄許多,在餐廳裡面哈比對莉達說:「呃,他不是我父親。他是個不相干的人。」最後甚至還棄威利於餐廳不顧,可見其對父親之淡薄與不成熟。而大家恐怕也沒有想到這齣戲最具爆發力的地方竟然是靠琳達,這個一付小女人樣,唯唯諾諾、不受尊重,地位比諾拉還低下的女性,為了她的丈夫,她怒了,這麼樣激烈的憤怒,相對的竟然是哈比的不受教,試圖一笑置之,或是用謊言來掩飾,十足的渾蛋東西。
威利是個很愛說大話的人,威利說:「我在普羅威斯頓推銷了五百籮,在波士頓推銷了七百籮。」但是當琳達要認真算佣金的時候,威利還是不得不說出實話,「問題是波士頓有三家舖子為了清點存貨,只半開著門。否則我就要打破紀錄了。」除了喜歡誇大之外,藉口、放馬後炮更是一樣都不差,身教的結果之下,也影響了畢甫跟哈比兩人,畢甫不自覺得以為自己曾經在奧立佛先生手下當過推銷員,哈比對於自己的職級也忍不住誇大了一點。對於小孩的管教方式更是影響到了畢甫的前半輩子,「當推銷員,最重要的就是要修飾外表,講求風度,給人家好印象,討別人喜歡。」而姑息畢甫的一些其他行為,使得畢甫養成了作弊、說謊和偷竊的惡習。

至於本篇劇本的表現手法,把過去未來的時間互相交錯,除了代表威利的不穩定的精神狀態之外,主要是因為使用了「意識流」的表現手法,如果有懂一點電腦的人都知道,電腦的計算雖然很快,但是卻只能一件事一件事的排隊處理,而人類的頭腦則可以一次處理很多事情,也就是所謂的平行處理,威利的腦袋就是這樣無止境的活動著,記憶、聯想、判斷、潛意識,時而過去時而現在,使得今昔幻想在舞台上互相交錯不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