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上課筆記]金融科技全球發展趨勢及我國金融數位轉型展望

重點:
1.科技中立:不管採用什麼科技,只要從事相同業務都應該用相同的標準監理
2.資料共享的三個階段:
   A.商品資訊:各家把自己商品的資訊拿出來,如信用卡優惠比較
   B.個人資料:資料在用戶同意的前提之下於機構之間互相分享,如在一個平台可以同時看到
   C.互相階段:使用交易指令
3.:資安聯防: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
4.:未來金融服務的幾個趨勢(申論)
   A.部分服務以人工智慧取代、用大數據分析:
      實體簽名等流程改用演算法和資料蒐集去應對(eKYC)
      信用風險流程已不如行為資料重要 通路也不如觸發機制、情境和行為重要
   B.金融服務手機、語音服務結合:語音服務如Siri、Alexa,強調即時性,
      銀行是提供體驗解決方案的人
   C.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課程摘錄:
1.TechFin VS FinTech:TechFin不在乎既有框架,想要什麼都要,為破壞式創新
2.全球數位發展趨勢:
   2.1 2022年全球GDP中65%由數位化驅動、數位平台和跨領域生態系崛起、員工數位體驗
   2.2 金融科技中AI佔有主導地位,配合大數據與資料科學家一起找到規律性
   2.3 增加場景應用將為數位金融服務發展焦點(如純網銀與交通資訊 社群媒體合作)
   2.4 資安與監理將備受重視
3.發展金融科技的挑戰:
   3.1 數據資料不能共享
   3.2 法規監理太嚴格(親簽 不能用信用卡投資股票)
   3.3 溝通成本高(多部會)
   3.4 監理腳步跟不上(監理系統文件格式固定 不夠靈活取用資料)
   3.5 數位基礎不足
   3.6 新創無法成長茁壯(資金不足 金融業者跟新創搶人)
   3.7 缺乏科技人才
4.目的與方向:普惠金融的本質,沒有KPI,創造花園,讓花自行成長
4.1 目標:普惠(難以使用金融服務的少數人)、創新、韌性、永續
4.2 推動原則:功能監理(VS分業監理)、科技中立、友善創新
4.3 八大面向:單一窗口溝通平台 園區生態系 監理科技 國際鏈結
                        資料共享 法規調適 能力建構 數位基礎建設
5.資料共享(TSP):開放銀行/金融、分層逐步共享(同金控、跨機構、跨市場)、 資料治理機制與規範(資料依機敏度規範、資料加值如聯徵分數)
跨機構實例--在某一家保險更改地址其他保險公司同步更改
6.數位基礎建設:F FIDO 創新園區(進駐即合規 例如場域有ISO27001 個公司都有驗證)
7.金融科技業務試辦計畫
   7.1 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機制:需和金融業特許業務有關
   7.2 業務試辦機制:非金融業不得申請、不得是已經確定違法的事
8.數位轉型
   8.1 成功數位轉型的四個階段:改變什麼 如何改變 進行變革 變得更好
   8.2 如何因應:文化與領導力(世代腦力激盪 上層支持)
                           組織架構(鬆耦合 敏捷團隊)
                           策略及業務(像是策展人,注重核心,剩下可以讓其他出色的第三方參與
                           如使用合作或是收購方式)
                           人才(科技人才比例 學習寫程式)
   8.3 重視客戶體驗:場景服務,如客戶還沒領薪水前想買手機
         他到底是想申請信用?還是想申請信用卡呢?
9.結語:
   9.1 路徑圖:未來3年八大推動方向 產官學研合作
   9.2 相關政策:負責任創新 政府盡力協助
   9.3 數位轉型:必要與急迫 從高層及組織文化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