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雅─畫筆下的幽靈Goya
(觀影日:2014.09.20 17:20 府中15)
導演:科拉沃夫 Konrad Wolf
1971│輔│BD│134 min│東德
劇情簡介:
當愛情、信仰、國族、理性與創作相衝突時,何者才是生命價值的準繩?
近代繪畫開創者哥雅,是個充滿矛盾的藝術家。他眷戀名位,卻厭惡貴族的愚昧,還刻意將王室畫得醜陋可笑;他自認是個唐吉訶德般狂熱的浪漫主義者,卻也鍾情於市井鄉土的寫實,更大膽創作諷刺的銅版畫;他深受天主教信仰掌控,卻仍壓抑罪惡感偷情,又為初萌的啟蒙信念與教會發生摩擦。本片描述1795 到1800年間,哥雅從風光的宮廷畫師,到被教會流放的心路歷程。
被納粹列為頭號公敵的猶太作家福伊希特萬格(Lion Feuchtwanger),以紮實的藝術考據,寫下這本關於哥雅的鉅著,抒發去國懷鄉之情。1971 年科拉沃夫在文藝部支援下,耗時一年籌備,動員東德、蘇聯、保加利亞片廠,匯集八國演員,並由《飛向太空》男主角班尼歐尼斯出飾哥雅一角,製作近3000 件戲服,並用70mm底片拍攝,改編成這部華美又恢宏的大片。
小說中對教會威權的描繪,原是作者指桑罵槐地批判美國政府對思想創作的審查壓制,經由科拉的改編,這樣的意念被轉化成為對1965 年東德共黨第11 次全代會後加強控管文化傳播手段的思考與反省。至於哥雅內在性格的衝突,則帶著科拉身為影像創作者的自我經驗投射。
簡評:對哥雅的生平及作品都不太熟,看電影才知道自己曾看過他的作品"農神吞噬其子"(希臘神話),看了電影才知道當年西班牙的宗教法庭竟是如此之可怕,哥雅明知危險還願意創作"裸體的馬哈","版畫作品:狂想曲",不能說是有道德勇氣,而是竟敢如此的隨心所欲,忠實呈現內心想表達的,導演功力及男主角演技都相當驚人,只是感受不太出特地使用70mm的底片拍攝是為何,影片中只有少部分恢弘的場景,還偶有對焦跑掉的問題
-----------------------------------------------------------------------------------------------------------------------
不吸菸 No Smoking
(觀影日:2014.09.20 21:00 板橋大遠百)
★1994凱撒獎 最佳影片、導演 等五項大獎 ★1994柏林影展 銀熊獎 ★1993路易德呂克獎
亞倫雷奈 Alain Resnais |法國France | 1993 | 35mm | Color | 141min
劇情簡介
這是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的一個小村莊,就像其他村莊一樣,有間教堂、有座墓地、一間餐館和一所學校。時值初夏,校長多比的妻子塞莉亞的掃除工作做到一半,停下來到花園喘口氣,正巧瞄到一包香菸,她是該拿起來抽一下?還是拒絕誘惑呢?
吸菸,還是不吸菸,是這套雙聯作第一個「關鍵性的偶然瞬間」,雷奈根據塞莉亞是否吸煙,發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然而在這兩種人生當中,每個故事又被三個時間點「5天後」、「5星期後」和「5年後」劃分為四個段落,除了象徵結尾的第四個段落沒有選擇性,之前的每一個段落都存在著「或者」的第二種可能性,並且每一個段落的「偶然瞬間」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人生結局。
《吸菸》聚焦在校長多比和他的妻子塞莉亞岌岌可危的婚姻、塞莉亞和學校職員里昂內之間不為人知的短暫關係,以及校長夫婦的女傭西薇亞的人生轉變;《不吸菸》則將焦點轉至多比的好友同時也是有影響力的校務委員邁爾斯和他那老是引起街坊話題的妻子蘿伊娜上面,多重的時間座標將故事演化成龐大的「樹型結構」,兩片合而觀之, 最終總計提供了關於人生的十二種可能。這套雙聯作對於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生命偶然性挖掘,有著難以抵抗的典型雷奈式的迷宮魅力。
簡評:沒有買到"吸菸"的票,覺得非常可惜,覺得看完有點悵然若失.少數看電影有"什麼時候才要結束呀?"這種感覺,多樣化結局是可以無限延伸的,要演20個小時都可以掰下去呢~
亞倫雷奈 Alain Resnais是非常有名的法國新浪潮導演,去年在馬倫巴跟廣島之戀都是久聞其名未曾看過的巨作,不知是否向這片一樣帶點幽默的色彩(2人分飾8的演技實在太驚人),或是懸疑到令人摸不著頭緒呢?
-----------------------------------------------------------------------------------------------------------------------
媽媽去哪裡?
My Mommy Is in America and She Met Buffalo Bill
(觀影日:2014.09.21 10:20 板橋大遠百)
劇情簡介:
小尚是個5 歲的小男孩,剛上小學的他非常適應不良,不曉得該如何向同學「證明自己」。小尚的爸爸總是忙到很晚才回家,弟弟也還很小,而且幼稚得讓他受不了;他最喜歡的是家庭教師茉諾女士,有時甚至以為她就是爸爸的女朋友。上學的第一天,小尚被問到父母的職業時,他緊張得脫口而出爸爸是老闆,媽媽是秘書,其實他對媽媽的認識完全來自一張明信片,偏偏周遭大人對這件事的微妙氣氛,讓他只敢在心裡默默疑惑煩惱,想問卻不敢說出口…。
電影改編自安古蘭漫畫大獎得主、歐陸圖文界黃金拍檔―埃米爾帕佛(Emile Bravo)和尚荷紐(Jean Regnaud)的同名繪本,法文書名直譯為「我的媽媽是美國人,她遇過水牛比爾」。小尚其實就是尚荷紐本人,故事情節來自他的童年回憶。這部以1970年代法國鄉間小鎮為背景的動畫,有著如今罕見的手繪質感,加上溫暖的用色,細膩地以初入學孩子會面臨的各種酸甜苦辣切入,講述了一個令人共鳴的成長故事。「大鼻子情聖」傑哈德巴狄厄的演員女兒茱莉德巴狄厄友情獻聲,讓影片更添法式鄉愁氛圍。
簡評: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實在是非常的有趣,也有講述到一些嚴肅且具教育意義的事情,但出現的時機有點晚,是最後爸爸跟兒子說明聖誕老公公跟媽媽過世的事才浮現,對大人來說劇情的走向並不明確,對小孩子來說則是相當有趣的動畫電影
-----------------------------------------------------------------------------------------------------------------------
日本夜與霧 Night and Fog in Japan
(觀影日:2014.09.21 10:20 板橋大遠百)
★1999電影旬報 世紀百大日片第38名 ★1961藍絲帶電影獎 最佳新導演獎
大島渚 Nagisa Oshima | 日本Japan | 1960 | 35mm | Color | 107min
劇情簡介:
在野澤和玲子的婚禮上,逃犯太田突然來訪,這位不速之客向新娘子質問學運成員北見的下落,當年北見由於對學生運動極度灰心而萌生退意,後來不知何故失蹤。太田責怪玲子沒有盡力去尋找北見,此外新郎野澤和學生領袖中山、其妻美佐子之間的三角戀,以及中山當年以高壓手段逼害異己甚至導致學運成員自殺的往事,也再度成為焦點。究竟迷霧何時散去?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理直氣壯或是義憤填膺,是否就意味著明確的真理?當時年僅28歲,曾參與學運且深受影響的大島渚,藉由太田之口,重新省思了學生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
基於拍片形勢的緊迫和影片題材的特殊性,大島渚採取不同以往的拍攝手法,107分鐘的片長卻只用了43 顆鏡頭,即所謂的一景一鏡。長鏡頭既是技術性的突破,又意味著大島渚的創作核心,他藉此營造出對於學運全景而真實的觀察。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上映後4天就發生右翼少年刺殺日本社會黨委員長的政治事件。松竹公司迫於政治和經濟(影片票房不如人意)的雙重壓力,宣佈影片停映。幾個月後,大島渚與一批松竹同事集體退出公司,自組「創造社」捍衛獨立精神,就此開啟大島渚透過影像創作進行社會運動的輝煌年代。
簡評:這兩年剛過世的日本大師大島渚的作品在影展播放自然是要捧場一下的,用如此簡潔的鏡頭,那麼衝突不適宜的場合(婚禮上),兩代的學運人士透過激辯,把學運(社會運動)內部可能發生的衝突濃縮在不到兩小時的電影裡,可謂之非常驚人,不過看的也很沉重就是了